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
宋神宗11子,宋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今天向各位书友推荐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千字文》:
此《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赐给童贯的,用小楷书写,体现了“瘦金体”的最高艺术成就。
看宋徽宗真迹、品瘦金体韵味.
宋徽宗赵佶以独特的笔法自创一种书体——瘦金体,又名瘦金体、瘦筋书或瘦筋体。“筋”的异体是“觔”,其中“角”在古代有“肉”的意思,也是“肉中含有力量”之意。从书法角度上研究,“筋”是指“有力度”——以瘦不剩肉、抛筋露骨为其特征。而瘦筋书是根据赵佶所写作品的书法特征来取名的。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千字文》,可以作为“瘦金书”的代表。《千字文》上的字体,瘦劲如金,骨法挺劲,有一种飘逸清新之态。学人对宋徽宗的瘦金书有三种不同的称,莫衷一是,常常造成研究上的混乱。究其原因:一是在流传过程中对“瘦金书”这个概念理解不同,导致不同称谓的出现;二是字体与书体概念混淆所致。 “书”与“体”二者所指范围不同。“书”是就整个书法发展而言的,有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中包括“体”。“体”是就个人而言的,是指个人书法风格所具有的特征,即个人所特有的,叫“某体”,如唐代的柳体、欧体等。
黄简在《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分期和体系》一文中,首先提出“字体”和“书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字体是从文字学的角度说的,考虑的基点是文字的结构。凡结构上符合共同原则、形体具有共同特点的同一系统的文字可称一种字体。书体是从书写角度说的,考虑的基点是书写的风格。凡文字上书写具有共同特征或具有某一成熟的艺术风格者,可称为一种书体。”从黄简的分析来看,“瘦金书”指的是一种字体,而“瘦筋体”指的是一种书体,也就是说,赵佶瘦金书实际上也可称为瘦金体。
作品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怪石诗贴》《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而《草书千字文》作于宋徽宗40多岁,属于狂草,笔法洒脱,一气呵成,足可见其书法功力深厚 。宋徽宗的瘦金书多为寸方 小字,而《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评价
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 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 周仪轩 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 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千秋史话:宋徽宗赵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