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简介 > 正文

书法字体种类

  

阿拉伯文六大书法体及其特点

文/米广江

  随着伊斯兰教在世界各地传播,阿文书法在各地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产生了艺术风格纷繁的各种书法体。常见的有六种字体:库法体、纳斯赫体、苏勒斯体、波斯体、迪瓦尼体和加利迪瓦尼体、卢格阿体。

  一、库法体有什么特点?

  

  图1 用库法体书写的阿拉伯文字母表

  

  图2库法体,笔画匀称整齐、挺立延伸,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更加表现出真主的崇高。埃及大书法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嘎迪尔·阿卜杜拉书写。

  库法体是阿拉伯书法最古老的书体之一。早期的阿拉伯也门人使用的是一种叫“穆斯乃德·哈米尔”的字体,希贾兹北部豪兰附近的阿拉伯人使用的是一种叫“奈伯特”的字体,之后又把奈伯特体传到了库法地区,这种在库法地区发展起来的字体称为“库法体”。

  迈哈茂德·舒克尔·哲布雷在他的《论阿拉伯文书法的发展》一书中写道:先知之后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本·海塔布的高级将领萨阿德·本·宛葛斯居住在库法地区的军营中,他命令士兵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库法地区建立了一座城市,这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库法。后来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本·艾布·塔里布把伊斯兰教的哈里发首都从麦加迁移到库法,阿里把这种字体称作“库法体”。

  先知时期,书记员们用库法体来记录和抄写《古兰经》,随之库法体传播到了阿拉伯的各个地区,人们把粗犷遒劲、圆棱分明、横平竖直的库法体雕刻在清真寺的墙壁上,以及有纪念意义的石碑上。书写库法体的工具并不仅仅是阿拉伯文书法使用的竹竿或者芦苇等材料制成、而且使用了扁毛笔、尺子、三角尺、圆规等来辅助完成书写。有人说,库法体不算作书法,而是属于美术字,有些库法体中使用了大量增加的笔画和植物纹饰、几何造型来点缀字母。

  库法体的种类非常繁多,有七十多种,按地域分其中包括伊斯兰梅尔库法体、麦加库法体、安达卢斯库法体、沙米库法体、伊拉克库法体、法蒂麦库法体、安优布库法体、麦姆卢克库法体;按形态分,有库法简体、叶饰体、辫饰体、几何体、藤饰体、库法新体等。

  纳斯赫体有什么特点?

  

  图3 纳斯赫体,“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

  纳斯赫在阿文中有誊写、手抄和抄录的意思,纳斯赫体当时只是为了誊抄《古兰经》经文以及官方文件而使用的字体,故称为誊抄体。有专门的誊抄员他们不仅用此字体誊抄《古兰经》,还用此字体来誊写国家文献资料、政府颁布的法令和官方对外往来函件。后来,新闻机构用它抄写报刊、杂志的稿件;出版商用它编印要出版的书籍。它同行书体一样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

  纳斯赫体被称为阿拉伯文书法的小楷体,苏勒斯体(三一体)被称为阿拉伯书法的大楷体。纳斯赫体有章有法,书写娟秀小巧、工整匀称,字与字之间结构严密,天衣无缝;行与行之间排列整齐,疏密均匀,气韵非凡,让人看起来有点像小家碧玉,犹如出水的芙蓉,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关于誊抄体的出现,阿拉伯文书法家和文字研究学者们众说纷纭。易卜拉欣·祖姆莱所著《论阿拉伯文书法伊始及其发展》一书中说:有人这么讲,伊历一世纪第一位使用誊抄体的是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本·艾布·塔里布,还有较为可靠的说法,认为誊抄体是由王公大臣伊本·姆格莱和其兄弟艾布·阿卜杜拉根据当时的库法体改进而来的。当时伊本·姆格莱把这种字体称为“白帝阿体”,该字体在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还有一种更为确切的说法是这样的:当时人们把有库法体雏形的汉志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平竖直、略带弯曲、有三角斜度,类似几何图形的字体,就是后来的库法体;另一种是棱角圆润、细小的字体,就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纳斯赫体。

  

  图3 用纳斯赫体书写的阿拉伯文字母表

  纳斯赫体和苏勒斯体基本上是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纳斯赫体的书写速度比三一体快,但从章法上讲两者之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谓相得益彰,以至于许多作品中两种字体并驾齐驱,相互使用,使阿文书法这一绚丽的文化艺术更加臻于丰富,两者配合得体、相映成趣,巧夺天工。两种字体较明显的区别在于誊抄体字小娟秀、妍妙多姿;三一体字大粗犷遒劲,笔势雄健,其主要是因为两种字体的字母结体、间架结构不同。但只要不脱离誊抄体的结字和章法规则要求,誊抄体也可以把字写大,但从阿文书法的整个审美角度来看,它还是一种小字体,而且字体越小越美观、飘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誊抄体也得到了发展和改进,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字体。

  誊抄体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古誊抄体;一种是新闻誊抄体。

  苏勒斯体有什么特点?

  

  图4 苏勒斯体中写在字母下端的音符、修饰符号符和小字母。

  单词苏勒斯在阿文中是三分之一的意思。苏勒斯体也称为“三一体”、三分体,它是阿拉伯文书法体中难度最大、章法最严、曲线变化最大的一种字体。阿文书法界认为,不精通苏勒斯体者,不能称之为书法家,有人直截了当地把苏勒斯体统称为阿文书法,因为它是“众书法之母”。所以把苏勒斯体称为三一体,一种说法是指落笔时笔锋的宽度。

  阿拨斯王朝时期,大书法家、巴格达王宫宰相伊本·姆格莱首次为苏勒斯体和纳斯赫体制定了书法规则和章法,以及字母的大小、方位,从那时至今,后辈书法家一直沿用这些规则。伊本·白瓦卜把伊本·姆格莱所创立的规范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更加完善和优美。

  苏勒斯体字母变化大,写出来的字遒劲有力、刚劲浑厚,端正美观,疏密均衡,多用于书写书名、标牌、经文及清真寺等建筑装饰和雕刻。

  同其他书法体不同的是,苏勒斯体字母、词句的上下必须标出字母的发音符号和适当的修饰符号,以及章法限定的“无点变形小字母”。

  

  图5 苏勒斯体中写在字母上端的音符、修饰符号和小字母。

  

  图6 用逗点标出的苏勒斯体书写字母表规则,以此衡量字母的大小、宽度、高度和斜度。

  

  图7 对称苏勒斯体,意为“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我的主,也是众世界的主”。此作品结体巧妙,布局协调,主题鲜明,笔画自然流畅,书法家穆罕默德·舍斐格伊历1286年书写。

  

  图8 几何苏勒斯体,意为“真主是最善于保护的,也是最慈爱的(12:64)”。作品立体交织,虚实疏密之间配合得当,天意无缝,相映成趣,艺术效果高超。此作品被公认为是苏勒斯体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大书法家阿卜杜·阿齐兹·雷法阿伊于1928年书写。

  

  图9 圆形苏勒斯体,《古兰经》开端章“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图10 用苏勒斯体写成的阿拉伯文字母表

  波斯体有什么特点?

  

  图11 波斯体,意为:“我的过分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真主的恩惠不要绝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过(39:53)”作品笔顺均和一致,结字独特,对称书写,成花瓶状。

  

  图12 用波斯体书写的阿拉伯文字母表

  线条流畅的波斯体是一种非常优美的阿文书体。伊斯兰教传入波斯之后,库法体取代了古波斯人使用的巴列维语书法,他们使用库法体来抄写《古兰经》。后来伊朗人又吸收了纳斯赫体字母延伸拉长、弯曲写法的一些技巧,揉进了巴列维语书法的某些笔画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书法体——“泰阿利格体”。他们把一些“延伸拉长”的字母写成错落有致的垂摆悬挂状,十分优美,因为“泰阿利格体”一词的意思是“悬、挂、垂”,因此人们又把这种书法体称为“泰阿利格体”。由于该体在波斯、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印度的大量使用,伊历四世纪起又称为“波斯体”。

  也有人说,历史上狄黎弥国(伊历322-372年,即公元934-982年)的书法家哈桑·波斯制定了该体的书写规则,因此以他的名字而命名为波斯体。

  伊历九世纪(公元十五世纪),希拉和布哈里两城最著名的书法家、大臣、诗人、音乐家——米尔·阿里·希拉伟把原来的泰阿利格书法体发展得臻于完善,他把纳斯赫体的某些笔法应用到泰阿利格体中,并制定了书写规则和章法,他将这种书体称为:“乃斯泰阿利格体”,取代了原来的“纳斯赫泰阿利格体”。

  伊朗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波斯体书法家,较著名的有:艾布·卡西姆·本·易卜拉欣,苏丹·阿里·麦什海迪、阿卜杜·拉赫曼·哈瓦勒兹弥。他们的波斯体作品跌宕多姿,俊美飘逸,自然活泼,线条粗细搭配巧妙。

  迪瓦尼体有什么特点?

  

  图13 用公文体书写的阿拉伯文字母规范表

  

  图14 迪瓦尼体,意为:“真主对于其事务是自主的,但人们大半不知道(12:21)”这是迪瓦尼体书法大师伍兹拉尼的代表作之一,整幅作品浑然一体,字母编织巧妙,连贯之有序,技艺之精湛,令人叹服。

  

  图15 迪瓦尼体,《古兰经》开端章全文,《阿拉伯字母》杂志主编、书法家塔智·希尔·哈桑书写。

  

  图16 加利迪瓦尼体书写的字母规范表

  

  图17 加利迪瓦尼体,意为:“我从被驱逐的恶魔上求真主护佑,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主啊!你为我们敞开福利大门吧!”此作品成船型,字母变化入妙,活泼飞动,顺锋自然弯曲,笔意开阔洒脱,书法家穆罕默德·舍斐格于伊历1291年书写。

  “迪瓦尼”一词的意思是“行政机关”,因此有人把“迪瓦尼体”翻译为“公文体”。

  迪瓦尼体是奥斯曼帝国宫廷中书写官方文书的专用字体,因此而得名。伊历856年(公元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书记官、书法家易卜拉欣·姆尼夫首次制定出迪瓦尼体的书写规则和章法。同年,苏丹穆罕默德·法提哈将这种书法体正式定型。伊历1132年(公元1720年)在苏丹艾哈迈德三世时期,宰相、大书法家舍哈兰·帕夏又发展和美化了该书体。土耳其苏丹皇家学校在伊历1318年(公元1900年)授予大书法家穆罕默德·阿兹特迪瓦尼体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迪瓦尼体笔画直少弯多,字母连续交叉,长短配合得当,间架结构既分明又相互糅合,笔法巧妙优美、神采飞扬,容易组成奇丽的造型,但难以辨认。公文体有行书公文体、现代公文体、装饰公文体、穿绕公文体之分,伊历1132年(公元1720年),奥斯曼帝国宰相舍哈兰·帕夏又创写出了加利迪瓦尼体。加利一词在阿语中的意思是“清晰的”,加利迪瓦尼体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字体,它在原迪瓦尼体的基础上,对一些字母的首部进行美化,并在句中增加装饰性的若干个小圆点和字母的发音符号,使其更加美观。有人说,加利迪瓦尼体是受中国书画风格影响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字体。今天,中国穆斯林阿文书法家利用类似公文体书写风格,结合中国传统毛笔字的书写特点而形成了一种“中国体”阿文书法。

  这种原王室宫廷的秘密字体,随着历史的变迁,早已为人们普遍使用,用它来书写证书、贺卡、书名等。埃及书法家奥斯曼·穆罕默德·图尼1996开始使用迪瓦尼体抄写《古兰经》。

  卢格阿体有什么特点?

  

  图18 卢格阿体《古兰经》开端章

  

  图19 卢格阿体书写字母规范表

  卢格阿体又称“行书体”。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的行书体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真不草,是日行书”。但是,阿文中的行书体和汉语中的行书体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不可混淆。

  埃及斐克尔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埃及著名书法家麦阿卢夫·赖兹格著《如何教授阿拉伯文书法》一书中写道:卢格阿体是伊历850年由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政府职员发明的一种字体。当时,他们用一种统一的字体来完成政府机关的一些文件记录以及进行相互之间文字联系等事宜,仅在政府机关中使用,人们把它称为“汉图·卢格阿体”。卢格阿一词阿拉伯文意思是“一块用于写字的小纸条”。它与古代阿拉伯文书法体汉图·勒嘎阿之间没有联系。

  埃及另一位书法家法兹·萨里姆·阿菲菲在《卢格阿体》(埃及灯塔出版社,1989年7月15日出版)一书中这样写道:许多阿拉伯文书法家认为,卢格阿体源于古代阿拉伯文书法体汉图·勒嘎阿,因卢格阿的复数名词是勒嘎阿,它们同属一宗。但是,勒嘎阿的许多字母写法却近似于誊抄体;而有些字母的首部写成实心,又近似于行书体。法兹并写道:卢格阿体在伊历10世纪前就已经出现,并流行于奥斯曼帝国。

  关于卢格阿体是何时出现的,书法家说法不一,但主张伊历9世纪出现这种书体者,在阿拉伯文书法界和文字研究专家中占多数。我们不妨称伊历9世纪是行书体的雏形阶段。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大书法家艾布·白克尔·穆姆塔兹·穆斯塔法(伊历1225-1284年)出生在帝国的首府伊斯坦布尔,是苏丹阿卜杜·麦吉德的书法教师,他经过专心致志的潜心研究,在45岁(伊历1270年)终于制定出了卢格阿体的书写规则、格式和形体章法。艾布·白克尔·穆姆塔兹去世后,伊斯坦布尔又出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大书法家,苏丹皇家学校的书法教师穆罕默德·阿兹特(伊历1257-1320年),阿兹特写出的卢格阿体笔迹酷似前辈书法家艾布·白克尔·穆姆塔兹,当时他把卢格阿体字母的写法、规则和要领编辑成字帖,在当时曾经风靡整个伊斯兰世界,各地的书法家们又按阿兹特的笔迹和书写规则再结合自己的书法专长,出版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行书体字帖和书籍,一直流传至今。也就是说:规范化的阿拉伯文卢格阿体成型于艾布·白克尔·穆姆塔兹,发展于穆罕默德·阿兹特。

  卢格阿体书写方便、流畅、自如,自然典雅。行书体中没有拉长的字母,字与字之间组合紧密,是最易学的一种字体。行书体字迹清晰,简明易认,用途非常广泛。学习笔记、学生作业、文字记录、来往信函等都习惯用行书体;报刊的标题、书籍的装帧封面、商业广告、门面招牌、建筑物上的匾额也大都使用行书体。

  本章节选自米广江先生所著《伊斯兰艺术问答》一书,在此谨向作者表达敬意。

  端庄举意 清洁表达

  

  创办于2009年,现有网站与微信平台并举

  致力从人文、艺术、学术的角度

  关怀心灵,传递友爱,倡导和平

  常设微言、选刊、人物、微视等子栏目

  期待热爱文艺,胸怀无私的伙伴

  成为端庄的良师益友

  投稿邮箱:dzwy2009@163.com

  微信号:dzwy2009

  网址:www.mslwx.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