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事的行书怎么写词典网

  

  当代新文人书法扇面作品网络大展

  中原书法网荣誉提名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孙战生 高延鸿 管布坤

  罗思宝 吴 奇 胡志刚

  王晓峰 王文博 李宗洪

  史秀前 平保龙 童德昭

  纪 松 胡海峰 俞文军

  李 魁 王位辛 李勇刚

  韦 鹏 魏重阳 张雄华

  刘仲明 赵炳坤 王文勇

  储 逸 鲁 建 乐青铭

  聂书春 徐云峰 张 琦

  张 蕾 王海峰 刘 啸

  张弘扬 关宁国 欧阳荷庚

  李安军 黄阿六 张生宗

  李方振 吴德胜 曹端阳

  游建新 邓 杨 陈子强

  桂建民 冯建国 张海超

  聂海洲 任学军

  今日推出:童德昭

  

  

  

  童德昭(钊),别署悠斋、欣坦庐、六与堂、割云山馆。1962年4月生于湖北麻城,法学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北省青年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东坡赤壁诗社副社长。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展,第三、四、八届中青展,首届正书展,首届青年展,首届大字展,二、三届扇面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大展,纪念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获文化部全国第十二届文艺“群星奖”,赛克勒杯国际文化交流第二届书法大赛银奖,全国第二届汉字硬笔书法大赛、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神龙书法大赛、屈原杯海内外书法大赛金奖等多个奖项;列入《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多部典集,刻入常德诗墙、首义碑林等多处碑林,被中南海等国内外多家收藏单位和私家收藏;已出版《湖北代表书家作品集 童德钊》,《湖北十人书法作品集 童德昭》。

  推介词:童公———当代书坛之巨手也!其书胎息坡仙,然能以我之理解独诣坡仙之境界,复以坡仙之笔墨写自我之情怀。故其书清健洒脱,丰神俊朗,恐有东坡未到处。童公可谓“灵光一点,物理万变。时有妙想,不让前贤”,真乃苏门之啸侣,过舟之云鹤也。亦可知曹宝麟先生誉其“当今写苏第一”之语,诚哉斯言,信哉斯言也!

  我写故我在

  童德钊

  “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的爱上你,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这几句流行歌词,在我听起来,很像是述说自己同书法乃至舞文弄墨的关系。记得小时候,算命先生为我掐“八字”,就说这孩子将来是吃国家饭、耍笔杆子的。不知到底是宿命还是偶然,反正从发蒙懂事开始,我就与“写”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方水土一方人。我对“写”的爱和悟,应该同生我养我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有关。在大别山深处的鄂东山乡,我的先辈们既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自足与闲适,也有耕读传家、光宗耀祖、报国济世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几乎都晓得做一手好文章、写一手好字是读书人的本份和门面,因而也就普遍重视“写”,即便是粗通文墨者,也大多字写得不赖,真正有文化的人就更甭说了。据我所知,在家乡方圆十几里地,目前省以上作协、书协、记协之类与“写”相关的会员就不下20人。我家在山里也算得上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都是知书达理之人,作文、写字、行医问药都有一定的修为。尤其祖父在乡间被尊称为先生,很有一些名气和威望。虽然他老人家在我不满周岁时就去世了,但我从长辈那里听到不少关于他的传说,也曾在十岁左右目睹过他遗下的手迹,那感觉真是写得太好了!惜乎少不更事,加之政治运动频繁,先祖的遗墨大约和家藏旧书一道,在破旧立新声中付之一炬了。我走入社会以来一直工作和生活的黄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是苏轼登上文学艺术创作高峰,写出其代表作“二赋一词”等千古绝唱和《黄州寒食帖》等千秋名迹的地方,这里秉承东坡遗韵,崇文重教之风尤盛。丹纳说过,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我想,我的爱写能写,大抵是以家乡及家族之薪传为基础的吧。

  

  文章本天成,艺术要天赋。我不敢妄称聪明,但对作文写字确乎有那么一点天资和悟性。也许是我无缘抑或无能与高材同窗的缘故,读了那么多年书,始终是班上作文和字写得最好的,办墙报、刷标语之类的活儿大多离不了我,这既为我赢得了不少尊重和名声,也培养了我爱写的兴趣和底气。我1979年高考上了湖北省商业学校,尔后又修了中南财大的工业经济本科和华中科大的法学硕士,然而我多年来赖以安身立命或者说拿得出手的几样本事还是“写”,并且都无缘进哪个科班、立哪家门墙,虽说也得到了不少堪称良师益友的点拨与帮助,但主要还是自钻书本、自我实践。在黄冈市政府一干已近20年,先后为8位政府首长“捉刀”,从办事员写到副秘书长,从小小配角写成当家主角,靠的就是处处留心、多动脑筋。我原本不懂写诗填词,可黄州这地方是中华诗词的沃土,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老一辈诗词家不少,他们看我文字功底不错,字又写得很好,就问我能不能写诗词。我花几周时间钻了一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就试着写起来,呈教于老先生们,居然博得不少嘉许,认为合辙压韵、对仗工稳、有较好的基本功。其实此前我连汉语拼音都不会,哪懂什么平仄之类的老古董。现在尽管罕有诗词佳作,但也能勉强在诗词圈内唱和、在诗词刊物发表,被人拉入诗家行列。至于写字,少年时代虽培养了一些兴趣,但几乎不知书法为何物,因为无缘接触名家法帖,最早看到的所谓字帖,是初中老师的一本不知谁写的《国际歌》。直到赴武汉上学,才有机会借阅书法方面的书刊和字帖,记得那时候这些个东西少得很也俏得很,我只借到一本苏东坡的《丰乐亭记》,用普通白纸钩摹临写了许多遍,从此算是对书法开始有些认识。真正恋上书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许多同仁一样,作为爱好者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书法热”。初参加工作在商业行政部门,能领工资又不忙,于是就力所能及地买书购帖,如饥似渴地读书临帖,有时钻到书帖里,从清晨到深夜十几个小时都乐此不疲。那年月,把能到手的法帖都抄了几遍、书刊都读了几遭,虽然闭门造车,却也无拘无束,练就了一点自家的功夫。1986年刚调政府(当时还是行署)工作不久,一个偶然机会,黄冈地区书协负责人贺少安先生看到了我起草的文稿,就主动给我宣纸、为我治印,我第一幅叫做作品的东西,就这样上了展、获了奖、并发表在《书法报》。意外的收获鼓舞了我对书法的自信,从此也开始混迹书坛,碰上了几个展,摸到了一些奖,并经四、五年由地区会员到省会员终于成了中国书协会员,也被人看成是书法家了。

  

  习惯成自然,“写”已成为我生活乃至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上班写,写文件、写讲话,藉此养家糊口;下班还写,写书法、写诗词,以之养性修身。上班的写算是“大道”,是做几近程式化的官样文章,得迎合领导的胃口,考虑社会的影响,要揣摩上下、瞻顾前后,尽管我总想融入一些个人的意志,但那毕竟是关乎一方经济政治的大事,只能由公、不能由私,只能由人、不能由我,如果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那就干不好也干不了。下班的写虽是“小道”,但一切都能以我为主、唯我独尊,假如不想公诸于世,更是可以海阔天空,信马游缰,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发泄就怎么发泄,那种尽情展示自我的感觉,往往有如“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爽!近年来,我又开始“假公济私”,在办公室里用毛笔写文章、改稿子,有空还拿本《淳化阁帖》看看临临,使繁重枯燥的上班生涯也频添了些许轻松和乐趣。

  

  我向往优雅旷达的艺术人生。自署陋室为“悠斋”,取优哉游哉、悠然自得之义;又曰“欣坦庐”,谓得亦欣然、失亦坦然,富亦欣然、穷亦坦然,荣亦欣然、辱亦坦然,生亦欣然、死亦坦然;又云“六与堂”: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与书作伴、与写为生,与古为新、与时偕行。说不清是人生观决定了艺术观,还是艺术观影响了人生观,对升官发财也好,成名成家也好,虽然尚难做到无动于衷,但的确是看得越来越淡了。现在最看重的,除了尽量为社会做点有益至少不能有害的事,就是在“写”中寻找自我、升华人生。对书法我是“不薄今人爱古人”,习惯于见贤思齐。但最心仪的还是晋之韵、宋之意,特别是二王和苏米的那份洒脱和惬意,那种生活的书法和书法的生活。我深感业余的才是最美的。同样是写,业内之写使我衣食无虞,也使我如牛负重;业余之写,让我徒费纸墨,也让我心旷神怡。做人也好,写字也罢,我是愈来愈多地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其实人生的最终结果都一样是死,差别只在过程的精彩程度不同而已。人生一世,应该尽可能让生命过程有滋有味、多姿多彩一些,艺术的修养正是多彩人生路上的五色石。然而,真正精彩的人生是“求诸人不如求诸己”,与其同别人争强好胜、争名夺利,不如静下心来修炼自己,集腋成裘,水滴石穿,“无为而无不为”,不期然而自然。我搞书法也越来越不那么功利了,不求惊世骇俗,不求发家致富,不老想着超越自己、超迈他人、参展获奖、立万成名,而是享受书写带来的慰藉与娱悦。参加一些活动也是为了开开眼界,会会朋友,尽尽义务。工作之余,静坐书斋,摆两盆花,点一枝香,打开端砚,磨上徽墨,铺起宣纸,提着湖笔,或对千古绝唱吟哦,或对名家法帖临摹,或更心骛八极,笔走龙蛇,尽情感受心手笔墨纸乃至天地人之间的契合与变化,一切任其自然。“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对身外之物,我都能提得起放得下。但难得割舍的除了亲情友情,就是那劳我耗我又悦我益我的“写”,因为他对我已不属于身外的东西,我恐怕无法忍受长时间不写尤其是不接触书法的生活。先哲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姑妄套改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为我所用——我写故我在!

  

  

  漫与诗书第一流

  陈志平

  今年7月,我应童德昭先生之邀,参加了他的一个展览宣传片的制作,在谈及童先生的书法成就时,我发挥了曹宝麟教授对他“当代学苏第一人”的评价,进而提出童先生应该是“当代善学苏者第一人”。曹宝麟教授侧重于童先生学苏所取得的成果而言,而我则更关注童先生学苏的过程和方法。当然,所谓“第一人”之誉,绝非座次排名,而是百里挑一之谓也。

  

  我着重强调了三点:其一,童先生长期在黄州工作,对于苏轼当年的眠食之地相当熟悉,这有助于他全方位地深入理解苏轼;其二,童先生喜欢诗词,在诗词创作上颇有心得,这与苏轼双栖于诗、书不谋而合。在我看来,童先生与苏轼一样,他的毛笔书写充满了文学意味,目之为“文学书写”似无不可;其三,童先生在学苏的同时,又不主一家,立足帖学一脉而兼收并蓄,其书在保持整体苏轼面貌的前提下,对苏轼的用笔结字有所突破。

  

  多年来,我评论别人的诗文书法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异类而求之。比如说评论一个人的书法,我先不看他的字,而先去了解他的诗文或者学术;评价一个人的文章学术,我先不读他的文,而先去看他写的字,然后两相对照,其人内蕴之深浅、学术之精粗,基本可以了然于心。童先生无疑是一位诗文书法相得益彰的佼佼者,我们不妨先看看他的诗文。

  童先生自云:“诗人因写诗才写字,我是为写字而写诗。”这虽然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但通读《欣坦庐砚边余韵》后发现,其诗正如他在自叙中提到的:“我的所谓‘诗’,以论书写心为主,不事雕琢,不务尖深,不善用典,但期‘旧瓶装新酒’,让俗人能够读懂、雅士有所认同。虽然比较平淡,但大抵还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内容上看,其诗多写身边事,兼咏古人,格调偏于闲适,然也不乏“心忧黎元”之作,如《静夜忧》:“不图名利不贪权,何事良宵久不眠。学海书林多困惑,公差家务总纠缠。眼前每见黎民苦,世上犹闻霸主专。更有环球生态恶,杞人无奈自忧天。”不禁使人想起杜甫和白居易。

  

  三十多年的政府工作经历使童先生对社会现实抱有冷静的观察和独立的思考,然而其内心深处是追求静穆和悠闲的。他自署室名为“悠斋”,取优哉游哉、悠然自得之义;又曰“欣坦庐”,谓得亦欣然、失亦坦然,富亦欣然、穷亦坦然,荣亦欣然、辱亦坦然,生亦欣然、死亦坦然;又云“六与堂”: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与书作伴、与写为生,与古为新、与时偕行。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宜其能得山水田园之乐。《四时山居杂记》诗云:“蝶舞蜂喧百卉夭,且抛公案与尘嚣。古今金曲随身听,中外华章着意抄。春色可心催画兴,田歌悦耳动诗潮。牧童呼我玩儿去,细雨骑牛过石桥。”优游物外之意,跃然于字里行间。

  童先生身处黄州,这是苏轼当年的贬谪之地,雪堂、东坡、大江、赤壁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加之有意识地搜集苏轼的各种资料,沉潜深研,含英咀华,遂使他对于苏轼的理解迥出常人之上。苏轼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占据书法与文学两座高峰的文艺天才,他的典型意义在于能“以手为口”,将书写的文学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苏轼的书写,书文交辉,文不能尽,溢而为书。童先生作书行文,便有得于此。尝见童先生为人书写册页一帧,提笔即书,行笔涣涣,如流水逡行,行于所当行,至于不可不止,片刻之间,一幅完整的书作崭然呈现于眼前。所谓“文学书写”,为笔者近年首次拈出,大意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由于受到文意的感发而使得笔端流出异彩。这就要求书写者有一颗诗人之心,在静穆的观照中调动自己的潜能,吐纳珠玉,卷舒风云。

  

  “文学书写”之所以可贵,乃在于它强调以文学为触媒而将书法创作导向高峰状态,这与一般的抄写诗文有所不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即是“文学书写”的成功典范,不管是诗文还是书法,都有真情实感,而绝不是文字和笔墨的游戏。孙过庭曾以“五合交臻”来描述书法的高峰体验,但是与“文学书写”相比,似乎尚隔一层。

  除了苏东坡的润泽,鄂东山水人文亦给了童先生无尽的滋养。作为鄂东人,童先生与生俱来有一种文人学者的气质。近现代以来,鄂东这片神奇的土地,曾诞生过熊十力、黄侃、王葆心、李四光、汤用彤、闻一多、王亚南、胡风、徐复观、殷海光等学术大家。童先生受先贤之感召,颇以承续文脉而自任,遂以至诚之心,游心笔墨,积学三十余年,几于大成。

  童先生之书,多新意妙理,姿态横生。我从来相信,艺之至者,必系乎一心,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然心不可见,唯于笔墨、行履见之,童先生喜山川之氤氲、草木之葳蕤,兼能吟咏,以此观之,其为仁者,信乎?

  由于对苏轼的偏爱以及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童先生以学苏而擅名,就其现在书法面貌来看,横扁动荡的体势固然以得自苏轼为多,但是顿挫和绵厚的用笔则源自于碑刻,至于疏放妍妙、风神潇洒处则是天性使然。若论古今之“善学”者,无过于鲁男子之于柳下惠,此典故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说的是鲁男子和柳下惠对待女色的不同态度。黄庭坚《又跋兰亭》云:“《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董其昌云:“同能不如独胜,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学柳下恵。”鲁男子善学柳下惠,关键即在于能遗貌取神,童先生之学苏可作如是观。

  

  

  【快 哉 风】

  ——当代新文人书法扇面作品展

  新文人,是身处繁华盛世而不浮躁不太过功利者,是敬畏传统谨守传统而静心静气融汇出新者。

  新文人之主要特征是,坚守传统,继承并发扬传统精神的精华,熔铸时代思想、展现社会风貌而不断创新,即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中的精华——创新精神,敬畏传统,抒写时代。

  新文人书法,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精神觉者对当代书法的理性关照,是对过分泛滥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力纠。新文人书法,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石,敬畏传统文化,注重个人文化修养,着重于提高个人国学修养和素质。

  这是中国当今书坛的静流和幽壑,是传统的士大夫血脉的延续,是中国传统文化跳动的脉搏,是中国书坛未来的希望之所系。

  为了让新文人书法得到当今书坛的重视,成为书法回归传统的一次机遇,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坚守传统而勇于创新,展现中国当今书坛新文人书法家的良好风貌,给当今书坛劲吹一阵清风爽气,值此盛夏酷暑之际,中原书法网、《中原书法》杂志、《书画收藏》微信公共平台、中原书法搜狐媒体平台联合策划推出“快哉风——当代新文人书法扇面作品”大型网络展览。

  自2015年8月2日起,中原书法网、《中原书法》杂志、《书画收藏》微信公共平台、中原书法搜狐媒体平台联袂推出!

  欢迎关注!更多精彩,关注中原书法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