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简介 > 正文

关于送别古诗大全

  

  

  画事君说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被古代书画作品的题跋震撼,那是中国美术馆的邓拓收藏展,最重头的展品,是苏东坡的枯木竹石图。

  

  宋 苏轼 《枯木竹石图》纸本 水墨,26.5 x 50.5 公分

  画只有二尺见方,但尾随其后的题跋却有二十米长。北宋,南宋,元代,明代,清代,那些当时志得意满的收藏者,那些当时无比庆幸的过眼者,还有很多连字也不敢写,只敢盖一枚章的人。

  他们都过世了。只有这张画留了下来。

  从那一刻,我重新理解收藏。没人能够永久收藏,你做的事情,不过是保管,加上研究而已。收藏家的意义,更多地其实在于研究。

  说到研究,古代的绘画作品中,更重要的研究对象,往往是题跋。有时候,题跋本身的篇幅和重要性都会大大超出绘画,带来丰富的信息。酬唱也好,奉承也罢,记叙这幅画的来龙去脉,都成为这张画于数百年前存在过的证据。

  去年,画事君曾做过《清明上河图》的专题,其中专门有一节,就是研究题跋里面的信息,这些一手资料,会告诉我们很多真实的故事。《你没看过清明上河图的跋文,就等于白看了这幅画》

  今年春拍, 嘉德拍卖古代书画夜场,就有三件这样的东西,题跋,比画儿更值得看。

  看画不能光看画,能欣赏题跋,才算真懂画儿。

  

  《普安晋爵图》——海内存知己,天下若比邻

  木心写过一首诗,在过去,车马邮件都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 没错,交通和通信的不方便,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别,很容易就变成永别。所以古人都特别重视分别的时刻,尤其是去往遥远的地方,普通的分别,在此时就成了永别。

  柳永“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是恋人分别;而灞桥折柳,则是普通人用“柳”的谐音表示“留”的愿望,分别的不忍。

  

  正因为有这样复杂和深厚的情感夹杂在送别的过程之中,所以古代的送别文化就相当复杂——送别诗词、饯行酒席以及临别时送予对方的绘画或书法都是送别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飞机,没有微信,只有鱼笺尺素和舟车行旅,那临别一刻互赠的诗词书画中所寄予的离愁别绪,深刻而复杂。比如下面这幅《普安晋爵图》。 1693年,官员杨青村要去贵州一个叫普安的地方上任,大画家王翚为他画了一幅画,叫做《普安晋爵图》。话说当时,普安这地方设县不过二十年,地处云贵高原,穷山恶水,“晋爵”二字实在无从谈起,这也可看出王翚作为朋友的善意。

  

  王翚 普安晋爵图设色纸本 立轴癸酉(1693年)作尺寸:画75×75cm;跋一54×75cm;跋二24×75cm估价:RMB 32,000,000-38,000,000 专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杨青村要去上任的普安县城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孤城,清代初期之时被称之为“黔末之地”,在穷省贵州都不算是好地方。但王翚把普安画得就像气暖物丰的江南之地,想来王翚也不知道普安是啥样,只好按照自己的一贯风格画一张了——普安到底是啥样并不重要,临别的拳拳之心才重要。

  

  如今的普安县

  画面远景中的普安城墙巍然耸立,鳞次栉比的房屋显出一派繁荣之景。想来王翚为皇帝画过南巡图,肯定是擅长把穷地方美化成好地方的。 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一张好画儿,到处都是王翚典型的样貌和笔法,构图,笔墨,气息,都有一种王石谷独家的舒服。

  

  《普安晋爵图》中的远景城郭

  王翚画完这张画,并不是装裱好就直接送了,一众朋友也都在上面题诗送别。

  杨青村的朋友们很多都是社会名流,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包括查慎行、查克弘、钱来修等人。

  其中查慎行、查克弘都属于海宁查氏,算起来和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老爷子(查良镛)以及民国大诗人徐志摩都有点亲戚关系。

  尤其是查慎行,他在清初期可算是名噪一时的人物,他还曾经受文字狱牵连被雍正抓进监狱关了一段时间,放回去没多久就死掉了。 他在《普安晋爵图》中的送别诗倒是没有凄凄惨惨,而是别有一番高远的境界,比如这四句:

  忆君年当十八九,

  白面便已能谈边。趋庭万里不惮远,直过瘴岭随飞鸢。 这四句的气象,还是很了得的!

  

  查慎行题诗:万尖石笋高刺天,日气挟雾生黄烟。盘江中截两崖断,长絙一线虹蜺悬。寻橦袅袅度空际,下有千斛饿蛟涎。普安孤城小于斗,险扼地势当黔滇。城头置堠城下驿,官舍坐见行人肩。杨君一官乃落此,幸是熟路无迍邅。有如长年利舟楫,瞿唐滟滪皆平川。忆君年当十八九,白面便已能谈边。趋庭万里不惮远,直过瘴岭随飞鸢。是时西南属兵革,郡邑疾苦方颠连。尔来休养逾十载,瘠土已变桑麻田。朝廷况下宽大诏,积赋适税新除蠲。君今乘传又重到,何异舄化双凫仙。耕烟散人好事者,远境写入秋毫颠。山川历历都在眼,我爱此景非从前。小诗或可当别操,待尔谱入琴堂弦。题画奉送青村老长兄之任普安,并求教正。弟查慎行。

  

  查慎行像

  查慎行在诗中说:“朝廷况下宽大诏,积赋适税新除蠲。”看来也是时刻注意颂圣的文人,然并卵,还是被抓进了文字狱。可见人治的随意性,就在于毫无游戏规则可言。 他还在诗中说到了自己的经历:“耕烟散人好事者,远境写入秋毫颠。山川历历都在眼,我爱此景非从前。”

  耕烟散人就是指王翚,查慎行说王翚画的普安景色,好似云贵山川就在眼前。这是因为查慎行年轻时曾跟着清兵讨伐吴三桂,去过云贵。但这其实只是礼貌的客套话罢了。

  《折柳送别》——杨柳岸晓风残月

  前面说过灞桥折柳。折柳,是取谐音留的意思。尽管你要走,但我还是送你柳枝,希望你留下来。加之柳丝的谐音是留思,又有思念之意。

  因此,柳三变的著名恋人送别词《雨霖铃》,选的背景环境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送别诗中有柳,送别画中自然也少不了。

  比如我接下来介绍的这套册页,名为《折柳送别图并诸家题咏》,名字就很清楚,“折柳送别”。

  

  

  王翚、费而奇、禹之鼎 折柳送春图 并诸家题咏 册页 (十六开)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尺寸:22×30.5cm×16丁丑(1697年)作估价:RMB 6,800,000-8,800,000拍卖会: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这套册页中有三幅画,分别由王翚、费而奇和禹之鼎分别完成。除绘画之外,有大量的文人题跋,均为当时名彦所作。 那么他们折柳送别,送的是谁呢?仔细看题跋,就能知道,这套册页是因为清初一个叫曹廉让的官员离开北京,大家去送别他而作的。 曹廉让,字希文,号廉斋,浙江海宁人,是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前面《普安晋爵图》中提到的大名人查慎行,和曹廉让是老乡。看来清初的政坛,海宁帮还是有不少人。

  曹廉让善于写书法,有晋唐风格,查慎行称其为“不羁之徒”。

  估计这个曹廉让在当时也是有点名望的,不然王翚,费而奇,禹之鼎这三个大咖,怎么会给他画送别册页。

  我们先来看看王翚和费而奇在这套册页中所画的柳树。

  

  王翚画的柳树

  王翚画的柳树秉承他一贯的用笔风格。清隽温润,文人气十足。让我们欣赏一下局部。

  

  王翚款识局部

  

  王翚画柳局部,这柳条仿佛在春风中舒展似得

  

  王翚画柳局部,石头的画法多么松快,三个点景人物,正是送别情态。

  费而奇所画的柳树以淡设色完成,水平虽然不如王翚,但笔法气息均无俗气。

  

  费而奇画的柳树

  费而奇在清代不算一流的画家,名气比起王翚和禹之鼎要差很多,但仔细看他的作品局部,却也能感受到费而奇的画法不落俗套。

  柳树的枝叶以散笔破锋随意皴擦而出,灵虚的笔墨之中有一种萧散的气息,殊为难得。

  

  费而奇作品局部

  

  费而奇作品局部

  有时候古代一些小名头的画家的作品,并不容小觑,首先是古代整体水平高,所以小名头画的也不差;其次是有些小名头,里面有一些特殊的独家技法或风貌,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为后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据说黄宾虹就特别喜欢钻研明清小名家的特殊技法,从中发展出自己的绘画语言。

  下面一开是禹之鼎为曹廉让所画的肖像。瘦骨清风,自是文人本色。

  

  禹之鼎作品

  

  禹之鼎所绘曹廉让像 颜值不低啊

  

  曹廉让身边童子的发型还是很时尚的,我想说头发画的真好啊

  这套册页中还有大量的题跋文字,题跋者多达几十人,均是当时的知名文人。其中包括姜宸英、査升、査嗣韩、方嵩年等多位大文士。大家在打了格子的笺纸上各自写下对曹廉让的祝福和情谊。

  

  《折柳送别图并诸家题咏》中的题跋

  

  《折柳送别图并诸家题咏》中的部分题跋

  这些送别诗中,一部分是表达惜别之情,一部分也包含了比较有用的信息,让我们得以了解当时的一些历史细节。 比如,曹廉让到底是什么咖,才能让这么多人给他共画共题一本册页呢?

  我们可以在册前赵吉士的题跋中找到答案。

  

  赵吉士说,曹廉让是这样一个人:

  余友廉让曹子客蓟门,与查太史声山称莫逆,寓斋容膝,扫地焚香,吟啸自远。其于笔床砚匣,位置楚楚。凡遇古人零落笺素,及土晕尘埋等物,品鉴必极其精,摩挲不忍释手,是亦可以忘归矣。 啥意思呢?大概齐是: 我朋友曹廉让,是个北漂,他和查升大人关系好得很。(查升是康熙年间翰林院的庶吉士,后来进入南书房工作,记得前面查升查慎行说曹廉让是“不羁之徒”吗?能说貌似贬低的话,可见关系很好。)他家屋子很小,但是很干净,每天扫地焚香,吟诗长啸,境界高远无比。他的笔墨纸砚各种东西归置的整整齐齐。一旦遇到古人的一点儿墨迹纸头,或者出土的古物,年久的古董,他都爱不释手,仔细鉴赏,都可以忘了回家。

  从这段描述,画事君觉得,曹先生大概是一个处女座的古董字画收藏爱好者,还是个书法家和文人。他以他高洁的品格,以及和查大人的莫逆关系,吸引来这么多的人为他送别。 这就是题跋的有趣之处,慢慢读,会读出历史的细节,栩栩如生。

  诸多文坛大佬,为何给落榜的水村先生写诗?

  嘉德此次春拍第三件有意思的画是《水村图》。这是一幅长卷,在康熙己巳年,画家李含渼给魏坤画的。

  

  清 李含渼 水村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康熙己巳(1689年作) 尺寸:引首21×93cm;画21.3×145.3cm;跋21.3×683cm估价:RMB 5,000,000-7,000,000拍卖会: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著录:1.《居易录卷九》,《王士禛全集》(五)杂著之十二,3843页,齐鲁书社,2007年6月版。2.《嘉兴府志》卷十五,《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⑿》,402页,上海书店,1993年6月版。

  李含渼是晚明的大鉴藏家李日华的曾孙,浙江嘉兴人,在画史中名气虽然不大,但路数正,功力也不低。

  那魏坤是谁呢?是个有点像范进一样的人物。他考了一辈子科举,但总也考不上,只能给一些大官僚做入幕之宾,或者给有钱人的孩子当家庭教师,因此结识了很多文坛大佬。 一直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他已经五十四岁了,终于中了举,中举之后还要在礼部进行下一步的考试,考了两次排名都很靠后,过了六年就去世了。 简直太悲催。 这件《水村图》是魏坤请李含渼为他绘制的。魏坤号水村先生,他的家也在水边,因此《水村图》画的不仅是魏坤的家,也代表着魏坤本人的志趣和性情。

  这件《水村图》是李含渼在康熙己巳年(1689年)所画的,这时候的魏坤已经四十四岁,仍然挣扎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这张画在他紧张的备考生活中,是否给过他一些安慰?或者体现了他归隐的想法?

  仔细看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李含渼的山水画风格基本来自于明代的吴门画派。他对房屋、树木的绘画方法,和明代大画家沈周是很相似的。

  

  《水村图》局部

  在《水村图》中,临水而建的房屋虽不奢华,但整洁而精致,房屋边有茂林修竹,鸡犬相闻,好似桃花源一般祥和安宁。

  

  《水村图》局部

  虽然魏坤像范进一样考了几十年不中,但他凭借到处在有钱人家教书,以及当达官贵人幕僚的经历,建立了非常牛叉的人际关系网络。

  不信,你看这幅画后面的题跋,就是魏坤找知名的大文人题的。这些文坛大家纷纷“为他写诗为他精致”,几年之间,热热闹闹集合了几十个知名文士的诗词题跋,其中包括王士祯、朱彝尊、姜宸英等文坛大佬。

  还是不得不服。 比如姜宸英,多大的咖?他是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为清代帖学的代表人物。 姜在《水村图》后面的题跋是一首诗,书体宗法欧阳询,更有秀润之气,是难得的佳作。

  

  姜宸英题跋

  更无尘处掩柴门,鸡犬邻家也自喧。日暮渔翁相问讯,一湾流水绕孤村。通志堂前前日见,生绡一幅似桃源,不知神物归何处,留得青衫旧酒痕。曾见松雪公水村图,主人零落,此图遂不可问矣。或云已入秘府。庚午(1690年)花朝,为禹平道兄赋正。四明姜宸英。 姜宸英的书风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

  

  姜宸英题跋局部 这字好潇洒 另一个大文人王士祯也在这件卷轴后面题了一首诗。王士祯是清代初期的文坛大佬之一,顺治年间的进士,康熙年间已经是刑部尚书,官做得大,诗作得好,书法写得也很棒。

  

  禹之鼎绘《王士祯放鹇图》中的王士祯像 书画鉴藏家家宋荦在《西坡类稿》中提到王士祯一个有趣的细节,“书法高秀似晋人。雅不欲以此自多。 人以绢素求书,辄令子弟代。惟二三同好间答书,必亲作其手迹,皆藏弆之"。 可见王士祯的书法真迹是很难得到的,因为一般人找他去要字,他就让学生代写,只有好朋友才肯亲笔。题跋一般不太会让弟子代笔,所以说,这段跋是非常珍贵的王士祯亲笔。

  

  王士祯题跋局部 王士祯写的诗有宋诗的特色,时人赞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们来看他为魏坤的《水村图》写的诗:

  天边如黛九峰青,

  一曲分湖望渺冥。

  賸客不来苔满径,

  日修蟹志补鱼经。

  水红花发一丛丛,

  翡翠双飞西复东。

  好与吴兴斗清远,

  道人合住水晶宫。

  草阁前临大小洄,

  银丝鲙缕助行杯。

  偶然小试垂竿手,

  正得鲈鱼四十枚。

  写得江南水竹村,

  烟波万叠护柴门。

  乂鱼射鸭闲家具,

  我亦思归梦陆浑。

  这首诗诗读来清新蕴藉,用典自然,其中“吴兴”和“水晶宫”是指元代赵孟頫和他的斋号。说起来,赵孟頫也画过一件《水村图》,不过此诗中并未言明,王士祯的意思是说李含渼的画可以和赵孟頫有一拼,这当然是奉承了。

  

  元代 赵孟頫《水村图》

  除了姜宸英和王士祯之外,还有一个清初重量级的文人——朱彝尊也在卷后题了诗。朱彝尊是和王士祯齐名的诗人,清代人称他们两人为“南朱北王”,就像“南帝北丐”一样,两人名气相仿,路数不同。 朱彝尊擅长写隶书,是清初隶书三大家之一,时至今日,朱彝尊的书法还受到国内外书法家、收藏家的追随和称道,被列为珍宝。 在此卷中,他用隶书为魏坤写的诗清丽脱俗。笔意秀劲,明眼人一看便知他的隶书取法于《曹全碑》,用笔流动飘逸、方圆兼施,与其婉约动人的诗词之间形成一种难得的默契: 江乡最好是分湖,

  紫蟹红虾雪色鲈。

  眯眼尘沙归未得,

  倩人重写水村图。

  绿苹不碍板桥樁,

  红叶常堆老树腔。

  他日相过任风雨,

  抽帆直对读书窗。

  

  水村图接近7米的跋文部分,一共有33段跋,画事君还发现了一个人叫钱名世。

  这个人是康熙年间的进士,活到雍正年间,却给年羹尧写吹捧诗,被革职查办。雍正处罚他也不杀头,而是给他家门口写个大匾“名教罪人”,我们四爷就是这样汉子。

  说句题外话,电视剧《甄嬛传》还把这段写进去,雍正深恨钱名世吹捧年羹尧,甄嬛却觉得年羹尧位高权重,吹捧一下是人之常情,两人因此而生嫌隙。

  写到这里,我们对这三件东西,也只能算是粗粗看完,但信息量已经是无比巨大。

  此时,是不是觉得,一幅古画,其实根本不是一幅画那么简单?

  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的艺术体系中,并没有绝对的门类之分,书画、诗词、印章是密不可分的。文辞与图像、历史与现实、人情与物态在书画的世界中完满地呈现出来,其内在的信息量是无比丰富的。

  古人的题跋在形式上和今人的跟帖、评论、弹幕没什么本质不同,只不过其中蕴含着的情绪和智慧,才气和文思,只能让今日的好古者怅然神往,发出今不如昔的喟叹了。

  

  

  

  民国画事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区留言 和画事君聊天

  加载中

相关文章:

  • 关于送别的古诗100首简短2024-02-27 11:01:09
  • 古诗关于送别的名句2024-02-27 11:01:09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