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正文

薄字的书法

  2016年,对于书法家赵剑平而言,是个大获丰收的年份——

  3月3 日,《中国江苏网》以书法名家赵剑平:“40余年积淀,彰显“二王”之风”为题对其进行了报道;

  4月14日,《山东维坊日报》(画都周刊)专版介绍其人及其书法作品;

  6月13日,纪念建党九十五年“书法名家赵剑平翰墨丹青耀中华”邮册出版发行;

  6月21日南京电视台63频道(文化星空)栏目,对其进行专访并以近十分钟的时长播放其书法艺术和成长的历程;

  6月中旬,《智慧中国》第4 期用二个版面刊发了《赵剑平艺术作品赏析》;

  6月30 参与编撰的由蒋义海先生任总编的《中国画知识大辞典》出版发行;

  7月,《旅游文化》(文化汇萃)栏目用4个版面,对其书法全面进行了报道;

  10月23日,被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推选为常务理事。

  2016年初冬的一个下午,记者慕名来到赵剑平先生书房兼工作室内。这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一个较大的画案位于当中,一缕扑鼻的檀香自熏香炉中袅袅而起;装满了摆放着各类文学和书画理论书籍的书柜,呈7字形展开;更引人注目的是,置于画缸和书柜中众多的书法卷轴、手卷、册页,和似乎墨迹未干的书法作品。面对记者的提问,赵剑平侃侃而谈,言谈举止中透出一股儒雅清淡之气。字如其人,诚不虚也!

  步趋古人,临帖力求得其神骨

  赵剑平,1955年生于江苏省句容市,号华阳居士、凌云散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名人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南京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赵剑平出身书香门第,身为中学校长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幼承庭训的他自小学起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学唐楷“颜柳”入手,习帖练字,日课不辍,为后来学习书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每年春节书写春联和村镇墙报和各类标语的书写实践,使其十四、五岁时,便名闻乡里。

  赵剑平深知“师匠不古,终乏梯航”,习书必遵循“先师古、入古、继而出古”的过渡过程。工作之余,他以帖为伴,学唐楷而入晋帖,尤重“二王”法帖的临习,在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上狠下功夫,着力研究法帖“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以在下笔之际,一点一划均从法帖中来。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圣教序》似乎更有体悟,临写较多,也最能得其旨趣。在“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的基础上,赵剑平继续发力于‘继采诸美,集众长以为已有”的深层探索中,继而遍临唐、宋、元虞世南、褚遂良、苏东坡、米芾、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王铎诸家。每习一帖,他总以神似为标准,每换后帖心中又似忘前帖,久而久之厚积而薄发。他的行草书蕴籍内涵,颇见笔力而俊美飘逸,宛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均透出优雅秀逸的书卷之气,广受业内名家盛赞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在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的《兰清竹韵——赵剑平书法艺术》的序言中,著名书法理论评论家、著名书画家、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专家罗勇来先生这样说道:中国书法艺术传统深厚,技巧难度要求很高。既然谓之“书法”,就必然要先入法度。这只能从古代名作的领悟和临习碑帖而来。不深入规范之中,何来法度可言?与此同时,书法艺术又有个性书风的要求,这也必须以法度为基础。当今书坛之风,大多急功近利,追求外表形式,忽视传统书学修养。而书法却正是一门特别要求深厚底蕴,和长期坚持基本功训练的艺术。使他颇受感动的是:赵剑平为人诚挚,淡于名利,不受时风影响,清醒地坚持着自已的学书方向,这一点在今天是很难能可贵的。

  一位书友给他的书法也作了如下总结:中庸平和、行笔如行云流水,又能刚柔互济,不阻不滞。通篇黑白之间协调,恰到好处,疏朗、清丽之气扑面而来。整体上给人以清朗、流畅,赏心悦目,从容不迫之感。

  厚植学养,融姊妹艺术于书法之中

  “诗在功夫外"。书法艺术趣味的提高,同样离不开书法以外文化素养的积累。赵剑平从事电力行业行政管理与宣传工作多年,曾任《江苏电力行业管理》副主编,文字功底扎实。退休以后仍一如既往地爱读书,善学习。在2014年自己的书法展上,他结识了著名诗书画家蒋义海先生后,深为这位忠厚长者的高深学识和造诣而折服,先后几次恳请拜其为师。在观看了赵剑平的书法个展和对其综合考察后,蒋义海欣然接受了这位徒弟。并在拜师仪式暨书法艺术作品研讨会上欣然赋诗一首

  帧帧作品是能品,

  遗韵“二王”陈展厅;

  福地卧龙潜隐底,

  我期神品早腾云。

  习书之余,赵剑平常置身书斋,手不释卷,唐诗宋词、国学经典、随园诗话、容斋笔谈、古今散文名篇乃至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无不涉猎,并尝试着写诗填词。此外他还喜爱文艺,吹、拉、弹、唱也样样在行。拉得一手好京胡,常与一干同好票房引吭高歌。也许音乐、戏剧的弦律之美,给了他的书法创作灵感,其书法作品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潇洒飘逸,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去年10月份,在南京创意产业园之圈外艺术馆举办以“传承经典”为主题的书法艺术展上,他展出《唐诗选抄》、《论语选录》等行书作品,常常是数百字一气呵成,通篇神定气闲,字里行间透出优雅秀逸的书卷之气,于严谨平实之中蕴含着独特的风韵与情调,初步形成了自巳的笔墨特点和个人书风。原《新华日报》副总编、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会长、书法家赵绍龙先生盛赞他的书法作品有“雅气、文气、清气”,称与其综合的文化修养有关。

  以书会友,广结翰墨之缘

  在赵剑平先生的朋友圈里,大都是书法名家或书法爱好者,他们或慕名登门拜访或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书法艺术的交流。

  与上海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冯冰结为翰墨缘,就是得益于微信这个平台。在对《江苏工人报》记者汤雅洪的电话采访时,冯冰说,与南京书法家赵剑平相识,是通过艺术界好友介绍的,彼此加入微信后,经常欣赏到赵剑平的书法作品,觉得其笔墨功底深厚,清新流畅且具书卷之气。冯冰对《道德经》颇有研究,对赵剑平赠给她的《道德经》(第4~6章)行书作品很喜爱,认为这幅书法作品太精美了。冯冰在工作之余也擅长书法创作,她认为:“艺无止境,今后我要多向优秀的书法家学习,其中包括赵剑平老师。”赵剑平认为:作为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关门弟子的冯冰,播音主持造诣极高且博学多才,书法作品亦如其人,大气中蕴含秀逸典雅之气,与韩天衡等两岸三地许多书画名家过从甚密。她能够喜爱我的书法风格,让我感到意外惊喜。在其后不长的时间里,赵剑平还利用出差的机会,登门拜访了冯冰,相互交流了习书心得,彼此相谈甚欢,临别时冯冰还回赠了《惠风和畅》的行书作品及其画册给赵剑平。

  与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代会长楚水先生的相识亦很巧合。2015年夏,楚水在应邀出席由上海举办的“南怀瑾国学论坛”的前几天,从微信群里看到赵剑平的书法作品后颇有好感,他在微信里对其说道:我是学爨宝子的,与“二王”走的不是一个路子,但好的东西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并表达了“论坛”结束后赴句容相见的意愿。对赵剑平而言,则觉得是一场意外之喜。在家盛情接待了这位“远方之朋”,一番小酌后宾客先后挥豪泼墨,交流切磋,彼此相见恨晚。次日还相携游镇江焦山,观碑林及瘞鹤铭残碑。此后赵剑平几番赴京均与楚水相会,品酒论书,不亦悦乎!

  在去年10月,楚水在给赵剑平《传承经典》书法展撰写的序言中说,赵剑平先生对笔墨素怀敬畏,落款常省略“赵"姓,而多书“剑平",躬心致诚,足见书徳之与人品契合,让人由衷敬重。今在六朝古都《传承经典》,门学鸿都,弘扬国学,躬立耕行,是为理念之实践,操行之践行,同样让人由衷敬重。 “功夫在书外",笔墨尽在造化中。人书俱老,是一种境界,而非以年龄之计算与划分。正值中年之赵兄剑平,老去的是时间,老辣的则是笔墨和意境。剑气箫心抒胸臆,纸上江山意气平。望赵剑平先生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努力,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近二年来,赵剑平赴京入沪,东奔八闽 西游湘黔,近走苏皖,广结翰墨之缘。现录其诗为证:

  《游黔东赠彭祈煜君》

  欣逢祈煜在思南,志趣相投友谊长,

  心照桃花潭水里,宁黔千里又何妨!

  《游铜仁与本家小友赵胜选共勉》

  梵浄山下识俊才,仿佛弥勒早安排,

  同研“二王”书一脉,赵氏后人接棒来!

  正是通过这种以书会友,广结翰墨之缘的交流形式,赵剑平结识了更多的名家和道友,视野的放大,自己的书法艺术也得以提升和升华。正像其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韩春见先生赠诗所云:古圣前贤纳一体,融会合一求贯通;静内修外艺之宝,只求精进不图功;前学涅槃重生日,一代书杰驭翰风。

  胸有丘壑书自奇。赵剑平说过:我是一个虔诚的书法爱好者,因从不参加各类书法比赛,故我的艺术履历中无获奖之说。然而书法之于我,则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记者以为,评价一个书家水平的高下,不在乎其获奖的多少,亦无须思其价值如何,关键是看其在传统书法的继承与发扬上,是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努力;关键还是靠其作品说话!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说过“什么艺术硕士、艺术博士,都比不上作品”、“将来真正的画家,很可能是从民间出来的!”(作者:中国江苏网记者 毕庆元)

相关文章:

  • 薄的书法怎么写2024-01-03 18:01:43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